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正式拉开帷幕。会上发布的《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践行“两山”理念 服务“双碳”战略经验成果》显示,2024年我国环保技术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稳居全球首位,近20年发布推广环保技术装备与示范工程近2500项,生态环保领域团体标准超1000项,绿色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生态环保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本届展览会展示了一批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成果,呈现了一批前沿科技。
国产AI环境监测技术,助力国家科考队攻克高原极地
展会上,佐格微系统(杭州)有限公司携多项最新环境监测创新成果亮相。他们自主知识产权的GHG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用于国家级大气本底站的温室气体监测,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是温室气体分析领域国产替代的重要成果; LAR10K气溶胶雷达,可以探测10~15km上空的气溶胶分布与走势;机动监测装备,应用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水汽资源科考的前沿探测装备。
佐格微技术工程师张恒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运用AI技术赋能观测装备经受住了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这些探测到的前沿数据给气候变化研究、温室气体分布与扩散等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力支持。”
佐格微团队向参展者展示产品。 受访者供图
创新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是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展会上他们展示了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电子电器循环利用、再生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绿色纤维回收再利用、绿色供应链及境外战略性再生资源利用等业务布局,充分展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的重要成果。
中国资环电子电器循环利用板块建设运营部部长崔爱勇告诉澎湃新闻:“中国资环参加本届展会,是集团贯彻落实‘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旨在链接多方资源,推动我国资源循环产业链全面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资源循环体系中的话语权,为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资环团队向参展者介绍“废旧电路板富氧顶吹熔池熔炼技术模型”。 受访者供图
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的牵头组织下,山东领军环保集团以“科技驱动循环经济,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亮相展会。通过技术成果、场景化案例及全产业链实践,全方位展示其在固废资源化、环保科技、再生资源产业链等领域的硬核实力,吸引了不少前来咨询的观众。
在环保科技领域,该集团通过粉煤灰脱碳工艺提取高纯度炭粉及改质粉煤灰,将废弃物转化为水泥、混凝土优质原料,资源利用率超95%,开辟固废高值化新路径。
集团董事长李香祖说:“我们以‘无废城市’建设为锚点,通过技术标准化、产业规模化、模式可复制化,推动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再生’跃迁。未来将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为‘无废城市’与碳中和目标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新设备新技术亮相,重塑水生态治理新格局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水环境治理为核心业务,他们在展会上展示了诸多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持续创新使他们先后突破超极限脱氮、超极限除磷、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污泥源头减量、微污染水生物处理等技术难题,形成速分处理技术、孢子转移技术两大主要核心技术,经评定均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云洲智能科技(珠海)股份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安防巡逻无人艇、海洋测量无人船、水面救生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亮相展会。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正是无人船艇大显身手的主战场。”云洲智能团队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表示,“相比于传统作业模式,无人船艇具有低风险、低排放、低成本,高覆盖、高性能、高效率等特征,代表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海洋新质生产力。”
云洲智能团队向参展者介绍SZ40水质流动监测无人船。 洪雅雯 摄
上一篇:把双休还给高中生之后
有话要说...